一项新政出台,我们总喜欢八卦它的出身(是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手段),预测它的杀伤力。9月30日的“限贷松绑”新政也是一样。新政满月,全国的楼盘销售如愿止跌回升,长沙楼市也在“银十”迎来大幅上涨。但是,楼市能否就此全面回暖?老实说,恐怕很难回答“yes”。
楼市供不应求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。供过于求的格局正在进一步拉低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,这一影响也反映在上周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。尽管去年碧桂园创下5小时销售50个亿,一年销售1000多个亿的奇迹,但大股东杨惠妍的个人财富仍在急剧缩水。和去年相比,其个人财富减少了139.3亿人民币,下降到299.9亿人民币,排名也下滑到了第19位,而2007年她的个人财富曾高达1211.5亿元。万达的王健林2013年排名第一,今年被马云等人反超,位列第四。
杨惠妍及其他地产富豪的财富变化正是整个地产变迁的轨迹。2007年,房地产行业上榜总人数占到了富豪榜的三成左右,但自2012年开始,这支队伍人数明显下降,其财富总额的比例也开始萎缩。
到目前为止,约44.1%的涉房上市企业已经逃离房地产,房地产前三季度投资增速只有12.5%;代表资金流向的房地产行业的到位资金仅增长2.3%。这意味着资本对房地产行业未来看淡。
每遇困难,人类会喊“要坚持”,但资本不会。资本总是保持着逐利的本性,热情而执著。所以,我们看到有企业家主动寻求逐利新路径,如万达的王健林亲近o2o,谋求未来的线上帝国。也有资本驱使企业家转型的,如恒大的许家印,最近马不停蹄地玩各种跨界并购,从矿泉水业到农产品,从美容整形到光伏发电。在并购中日渐庞大的身躯里,曾经的主业开始模糊化。
有人会担心,以后还会有纯粹的房地产企业吗?恐怕难。资本的逐利性会驱使房企将产品延伸到服务、城市综合运营,甚至是像恒大这样的混搭系。可以预见,房产资本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投资多元化。
也许正是这些“奇怪”的产物孕育着房产未来的方向。正如硅谷精神之父凯文·凯利所言:破坏性的创新最初都是个笑话。潇湘晨报记者杨湘徽
来源:红网综合
作者:杨湘徽
编辑:孟畅
本文为新利棋牌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